找到相关内容34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嘉仁波切回忆录(初稿)

    然而我家却供有一尊喇嘛宗喀巴的像。当时全家人根本不知道宗喀巴大师的名号,只说这是一位格鲁派的上师。家里还有其他三尊像,一位是莲花生大师,另一位是宁玛派的祖师仁增龙色宁波,还有一尊小的财宝天王像。莲师像...

    永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3541690.html
  • 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三)

      多芒寺伏藏大师德钦朗巴(大乐主)生于十九世纪末,其生前曾亲见莲师,色身常往来于人世与莲师刹土之间。其流传于世的伏藏与论著一共十三函,今天于一寂静地有幸得见他给弟子乌金的一段教言:“顶礼上师!愿...精心地陈设供品吧!”然后,一直在莲师前祈祷,直至27日示现圆寂。   荼毗之时,他的身体显得异常年轻,很多人亲见他为白色的金刚萨埵像,因此都对他生起了无比的信心。   象这样将一生都贡献于佛法的老修行...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042033.html
  • 索达吉堪布——旅途的脚印(五)

    生命一样重要,你们应善加护持。总之,要修一个临死不后悔的法,死时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精心地陈设供品吧!”然后,一直在莲师前祈祷,直至27日示现圆寂。   荼毗之时,他的身体显得异常年轻,很多人亲见他为白色...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942449.html
  • 密宗概述

    湖北、南昌、庐山等地多次传法,皈依受学者甚众,其中颇多政界、商界、知识界上层人士。其所传法为宁玛派的莲师、度母等本尊法,集有《应化记》、《语录》、《诺门普传真言录》等印行。诺那传法弟子,多属在家居士,...

    佛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3143396.html
  • 大乘佛教简介

    之后七天即往生忉利天,所以佛曾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我们 亦将忉利天译为三十三天,也就是欲界六重天的第二重天。三十三天 是代表著有三十三处,宫殿位于须弥山之顶,其天王名为帝释,帝释 有九位,莲师...

    洛本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343992.html
  • 近今密宗熱之反思

    苏州、杭州、莫干山、广东、湖南、湖北、南昌、庐山等地多次传法,皈依受学者甚众,其中颇多政界、商界、知识界上层人士。其所传法为宁玛派的莲师、度母等本尊法,集有《应化记》、《语录》、《诺门普传真言录》等...

    佛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044947.html
  • 麦彭仁波切教言(2)

    成就者弥勒日巴给弟子日穷巴所显示的各种神变那样。或如以前莲花生大师在几个国王面前显示过入火不焚、入水不溺的神通。还有莲师的二十五位大弟子以及弥勒日巴和他的弟子在显现神通的时候,在山岩中通彻无碍地穿越,...

    麦彭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945973.html
  • 密宗法义精要(1)

    恶道及此本世苦,不起恐怖心,不思救济,厌离心弱。四、于诸大德(如:莲师、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等)言教,无尊重信仰心。五、三毒增上,三门(身、口、意三业)不清净与佛法相背。六、于大法不知胜妙,无希求心...

    法尊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945974.html
  • 密宗法义精要(2)

    世尊说将来北方有佛法,我愿为王,宏护正教。”一愿为传戒比丘;一愿以密法为方便,护法降魔;一愿为王臣,请师求法。此为持松大王、菩提萨垛、莲师,及王臣把麦扯姐之过去因缘。故知大德等出世度生,亦以因缘和合,...

    法尊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445975.html
  • 密宗法义精要序(1)

    名闻利养。又说:一、不合和伴侣,不思利他。二、性劣,虽遇善知识,刚强难化。三、于恶道及此本世苦,不起恐怖心,不思救济,厌离心弱。四、于诸大德(如:莲师、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等)言教,无尊重信仰心。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5049286.html